澳小镇首禁瓶装水 沪上班族一人月耗饮料近50瓶
来源:新闻晨报 / 录入时间:2009-10-09 / 点击数:2440
随着上海步入盛夏,瓶装水消费的高峰已经到来,也意味着废弃饮料瓶的产量越来越多。记者昨日采访本市废弃物资回收行业专家了解到,即使以最保守的估计,上海平均每天丢弃的饮料瓶子都在3000万个以上,夏天则可能远远超过这一数字,人们对瓶装水的依赖正像当初对塑料袋一样难以遏止。
[典型案例]
上班族一人月耗饮料近50瓶
在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城市,每年饮料瓶的丢弃量究竟会有多少?尽管主管部门无法提供相关统计,但本市废弃物资回收行业专家黄建清在2005年作过的一次调查可作参考。他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本市饮料瓶产生量达到了12万吨。如果按照每个瓶子10克来计算,那么在2005年时上海的废弃饮料瓶已达到约120亿个,相当于每天丢弃约3200万个瓶子。据他估计,此后,除了去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可能有所减少外,本市每年的饮料瓶产生量递增速度都保持在大约11%-13%,可见消耗量之巨大。
炎热天气促使各类瓶装饮料销量倍增。记者昨天在采访中了解到,对办公室一族来说,每天饮用瓶装水似乎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习惯之一。因为对瓶装水的水质充满信任,同时也看中了瓶装水的便携性,崔先生几乎每天午餐过后都会购买一瓶饮料,或果汁或汽水,而在下班时再到超市买一瓶带在回家的路上饮用。平均下来,每个月他消耗的瓶装水将近50瓶。“这还是保守统计,如果休息时外出逛街或旅游,一天就可能喝掉四五瓶饮料。”他说。而对于很多有车族家庭来说,在车上储备一箱瓶装水几乎是夏天的必修课。
记者昨天在好德、可的等便利店看到,饮料货架是商品补货最频繁的地方。“午饭时间之后,进来买东西的人十有八九是冲着饮料来,一人买上2-3瓶,货架很快就需要重新放货。”
[危害影响]
我国每年有逾160亿只塑料瓶被填埋
实际上瓶装水并不比自来水更利于健康,它曾因受到砷、溴酸盐、清洁剂、细菌等物质的污染而被召回。许多被非法再造的饮料瓶里可能含有某些重金属原料,如溶解于饮料中,会对饮用者造成伤害。而一些看起来太过透明的饮料瓶,甚至可能添加了双酚A这种透明剂,这种物质对孕妇、儿童的毒害作用尤其明显。
“我国每年使用的PET量有100多万吨,其中80%就用于制造各种饮料瓶,可见饮料瓶的生产量有多大。”昨天下午,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种饮料瓶里,能得到回收的只有80%。
董金狮说,饮料瓶目前大部分在使用后被卖给废品回收站,另外一部分瓶子则被直接扔进垃圾桶。目前它们的处理渠道主要有3方面:一是被非法回收者回购后,进行重新加工成为新的瓶子,但材料中杂质较多,对人体可能有害;二是被正规企业回收,归类、清洗之后成为服装、混纺材料或者钓鱼线、渔网等的原料;最后一个去向则是被当成普通垃圾处理,填埋到土地里,而它和塑料袋一样难以降解。
“80多万吨饮料瓶里有20%得不到回收,如果以每只瓶子重10克计算,意味着每年大约会有160多亿只塑料瓶被填埋。”对此,董金狮帮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推算。虽然是粗略估计,但仍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处置措施]
未来可能强制由生产者回收
“这些饮料瓶刚被扔到垃圾桶,就会被一些回收贩当宝贝一样捡去,所以很难集中处理。”昨天下午,本市绿化和市容环卫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如此表示。
在本市被大力推广的四色垃圾桶中,饮料瓶属于“可回收”这一项。但实际实行中发现,收集到的饮料瓶为数甚少。而经由回收贩到达回收企业的饮料瓶会作如何处理,政府部门也很难加以监管,这使得本市饮料瓶的“善后处理”处于监管盲点状态。
环保人士指出,瓶装水的长途运输要消耗大量矿物燃料,约四分之一的瓶装水是靠船、火车、卡车的运输才到达消费者手中。而制造瓶装水的包装所使用的PET,也必须从原油中提炼。2006年的数据显示,以美国为例,用于瓶装水制瓶的原料每年超过150万桶原油。
“这些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制造成的产物,应该实行‘谁生产谁负责’的管理。”董金狮说,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在该问题上已给予重视,《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已初步成形,正待有关部门批准。按该办法,今后包括饮料瓶、快餐盒、塑料杯等等在内,都将由生产者承担一定的强制回收责任,旨在有效减少这些产物因得不到回收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