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碧模式:垃圾、能源、水的共生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录入时间:2009-12-21 / 点击数:1472
这是12月的哈马碧(Hammarby,意为“湖城”),一个举世闻名的生态社区。街区建在公园周围,学校、餐馆、商店应有尽有,不超过8层的住宅,大自然就在拐角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惬意并享受着。
如今,这里每年都有上万名访客慕名而来,其中一半来自国外。而时光倒退十几年,哈马碧还是令人望而却步的工业废墟。
这里原来是斯德哥尔摩的工业集中区,工厂乱扔垃圾,土质污染严重。上世纪末,为申办2004年奥运会,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决心对这里进行大规模改造,使之成为全市乃至全球的生态示范区,为可能申办成功的奥运会增光添彩。虽然申奥失败,但项目得以延续。经过严密周详的前期规划、设计,工程从1997年开始启动,规划总人口2.5万人,公寓1.1万套;到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整个项目将于2016年竣工。
根据规划,哈马碧确立了碳减排目标,比上世纪90年代初降低50%碳排放。其中涉及6个方面的环保目标,包括更好利用土地、运输和交通、能源利用、垃圾回收、水和污水处理、利用环保建筑材料等。
在哈马碧,环境友好理念处处体现。比如,家用能源50%来自太阳能,其余50%则依靠垃圾发电、沼气发电和废水处理过程产生的余热;为了减少交通污染,社区开通了有轨电车、免费轮渡、自行车道;开小车的人家,则倡导“拼车”。
哈马碧环境信息中心负责人艾瑞克(Erik Freudenthal)介绍说,哈马碧的成功离不开一套环保体系,总规划中巧妙植入了垃圾、能源、水处理综合利用的环保技术。这被称作“哈马碧模式”。
哈马碧每个街区,都设立了有害垃圾收集点,包括玻璃、塑料(11930,125.00,1.06%)、大件物品等,垃圾车会定期来拉走进行分拣。而设在公寓楼和公共场所醒目位置的垃圾站及地下垃圾处理系统相连,投递口分一般垃圾、纸张和有机垃圾,方便人们互相监督,不要乱扔垃圾。
地下垃圾处理系统供应商——恩华特(Envac)公司企业营销及信息部总监尤纳斯(Jonas Tornblom)带领我们在哈马碧实地考察,CBN记者注意到,有机垃圾那个投递口装有锁。尤纳斯解释说,每个居民都有钥匙,这也提醒人们分清楚有机垃圾再投进去。“我们会监测被送入系统的有机垃圾的质量,现在送入投递口的94%以上确实是有机垃圾,这已变成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尤纳斯不无自豪地笑着说。
CBN记者随后来到哈马碧垃圾中转站,这里很干净,没有什么难闻的怪味,其中包含一个力量巨大的鼓风系统。鼓风系统装有预设好的自动化控制,当地下管道里的垃圾攒到一定量时,鼓风机就自动工作,轮番把各类垃圾吹到垃圾处理站,回收的回收,堆肥的堆肥,焚烧的焚烧……
这样一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垃圾处理问题的地下系统需要多少投资?尤纳斯说,他们卖一套系统2000万元,一套系统为2000户家庭服务,每家1万元,先由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垫付,最终由居民支付。哈马碧有三套这样的系统。而居民是否愿意为使用这套系统埋单呢?对此,尤纳斯解释说,安装这套系统后,居民之后的垃圾处理费减半,又对环保事业有利,居民还是乐意的。
汉瑞克斯达尔的污水处理厂建于上世纪30年代,处理85万人的生活污水,包括哈马碧。处理厂建在一个山丘上,周围有在地下很深的隧道网络。工厂用过滤和沉淀池清洁污水。在过滤过程中,消化池将有机物以淤泥形式从水中分离出来,处理后制成两种副产品,一种是生物固体,在生物燃料上作化肥,第二种是生物燃气。在消化器中有65%是甲烷,那是燃气中的能源部分。还有一部分是二氧化碳,工厂先进行提纯,提纯后的生物燃气可以作为汽车和出租车的燃料。斯德哥尔摩大约有100辆生物燃气的公共汽车队伍,还为餐馆以及超过1000套公寓供给燃气。
艾瑞克自豪地告诉我们,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规划之初制定的环保目标已经实现了75%;特别是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这里已经由通常的1人1天200升降至150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