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SWRF首页 » 新闻中心 » 上海水新闻 » 保护母亲河 修复水生态——沉睡百年的苏州河黑臭底泥首次启动大规模疏浚

保护母亲河 修复水生态——沉睡百年的苏州河黑臭底泥首次启动大规模疏浚
来源: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  /  录入时间:2011-01-07  /  点击数:3323

      16日上午,市水务局在苏州河梦清园梦清馆专题召开“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新闻通气会”,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等30多位新闻记者出席。市水务局副局长朱铁民主持会议,副局长朱石清详细介绍了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实施情况。会后,局领导还会同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处长王克、市水利管理处副处长朱锡培共同回答了新闻媒体记者提问  

苏州河底泥疏浚施工现场

水务局朱石清副局长正在苏州河疏浚现场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苏州河底泥疏浚施工范围图

      1月6日上午,苏州河梦清园段彩旗招展,“决心把苏州河治理好”的横幅显得格外鲜艳夺目,人们期盼已久的母亲河治本工程、民生工程和景观环保工程——苏州河市中心城区段底泥疏浚工程正式全线启动,标志着沉睡百年的苏州河黑臭底泥将首次进行大规模疏浚,距离重现往日的旖旎秀美风光,把上海的母亲河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的目标又接近了一步。
       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是整个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的一部分,也是苏州河综合整治三期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高度重视下,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苏州河综合整治一、二期工程的实施已初见成效,干流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景观水要求,昔日黑似墨水的河道起死回生,重显勃勃生机,部分河段又现鱼虾。但是,由于苏州河市中心城区段大量淤积严重的黑臭底泥长期未得到全面彻底疏浚,使得苏州河进入市中心城区后,水质指标溶解氧明显下降,并直接影响了苏州河鱼类等水生物的繁衍、生长和水生态修复。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苏州河综合整治效果,全面提高苏州河水体质量,逐步恢复其生态环境功能,实现远期整治目标,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以苏州河底污泥疏浚和防汛墙改造为重点内容的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工程。其中防汛墙改造已于世博会前完成。
        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范围选取在苏州河黑臭底泥淤塞最严重的中下游段即苏州河市中心城区段,从苏州河真北路桥段开始疏浚到苏州河河口,共计16.4公里。疏浚工程总土方量约130万方,将采用12台液压定位桩挖泥船同时作业,力争于6月底前完成,平均每天疏浚外运约8000方将创下苏州河疏浚历史之最。
         由于苏州河长期没有疏浚,经年累月淤积的黑臭底泥成分复杂,个别作业段短时可能出现水质黑臭现象,加上苏州河上桥梁众多,跨越河道且埋设位置很不确定的管线众多,以及本次工程施工区域为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城区等众多不利因素,水务部门未雨绸缪、想方设法、以人为本,多方征集施工方案,采取多项全新的疏浚工艺和管理措施,做到多管齐下,文明施工,努力减少底泥疏浚对周边市民生活和出行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水体二次污染。
        举措一:河道底泥随挖随运。工程将使用140艘300吨运泥船来回驳运,所有污泥全部运往新建成的南汇老港底泥填埋场,并力争做到随挖随运,挖出装载的污泥不在苏州河过夜,努力减少污泥对周边环境、空气,特别是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举措二:首次采用防污围栏新技术。即开挖过程中,将在挖泥船开挖区域设置防污围栏。防污围栏采用透水性好的土工布及浮筒组成,以尽可能减少因开挖造成的浮泥及其他漂浮物对水体造成的二次污染。
        举措三:首次使用挖泥船环保新抓斗。通常的抓斗上部开敞,抓挖和提升过程中污泥污水极易扩散。施工单位事先对所有挖泥船的抓斗进行了环保改造,采用焊接钢板封堵抓斗两侧缝隙,减小抓斗开口面积,提高抓斗密封性,努力减少疏浚期间因抓斗漏水漏土对水体水质造成的影响;
        举措四:首次采用为泥驳舱顶加盖顶篷的新措施。为防止污泥的气味在运输过程中散发,减少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为所有运泥船专门加装顶篷系统,底泥运输实现全封闭运输;
        举措五:为所有运泥船配备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并与高频呼叫系统联网,与海事部门共同联手全线监控运泥船运输过程。
        举措六:桥下疏浚采取特别措施。针对苏州河沿线桥梁多,桥下管线多等实际情况,为确保桥体安全,12台挖泥船中专门配备两台专业用于桥底疏浚的反铲式挖泥船,采取反铲进入开挖方法,控制抓臂高度,防止抓臂触碰撞伤桥体。同时,辅以低潮期间组织疏浚等配合,多手段并举,确保桥体安全。
        同时,为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工程安全,保证施工进度,参建各方专门制定了水上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爆炸物处置应急预案、防汛防台安全预案、管线建筑物保护专项方案、变形监测方案、环保专项方案等一系列专项预案和工作方案。水务、海事、公安、环卫、施工单位共同组建了疏浚指挥中心,从挖泥现场到底泥填埋场,沿线共组建了四个指挥调度小组,全面做好管理调度工作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等准备。
        新闻链接:
        苏州河原名吴淞江,源于江苏太湖,东至上海外滩汇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上海境内53.1公里。苏州河是上海最大的河流,唐朝时最宽处有1万米,黄浦江只是古代苏州河的一条支流。明朝时,苏州河逐渐淤塞,于是开挖黄浦江贯通吴淞口,形成目前的格局。1843年,上海开埠,西方人认为该河道通向富庶的丝织中心苏州而称之为“苏州河”。历史上的苏州河,风光旖旎,水产丰富,上个世纪初,还曾为数百万上海市民提供生活用水。但1920年前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开始排入苏州河,苏州河水面开始黑臭,鱼虾逐渐绝迹,并一度与泰唔士河、莱茵河、塞纳河同称为“工业城市的阴沟”。到1978年,上海境内河道全部遭受污染,沿河居民就是在夏日炎炎时,也不能开窗纳凉,饱受恶臭和蚊蝇聚集之苦。
        1988年,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欣然提笔挥毫“决心把苏州河治理好”,时任市长的朱镕基同志则提笔写下“配套工程、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彻底治理苏州河”的题词。1996年,上海启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1998年,苏州河整治一期工程全面开工;2000年,基本消除了干流黑臭,同年起,龙舟比赛成为苏州河上的一件盛事;2001年,苏州河重现鱼类,其严重污染的历史从此画上了句号;2003年,苏州河整治二期工程全面启动;2005年苏州河干流主要水质指标稳定达到V类,生物种类和生物量大幅增加,两岸基本形成适合休闲、观光的绿化带和居住区。亚洲开发银行作为苏州河整治工程的贷款方之一,所作的随机调查显示:94%的上海市民对苏州河治理表示满意。2005年4月,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获得奥地利2004年“能源(水资源组)全球奖”。2006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在京举行颁奖仪式,授予上海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等全国10个建设项目首批“国家环境友好工程”荣誉奖,这是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最高奖项。2006年,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工程实施以来,通过防汛墙改造、水系截污、长宁区环卫码头搬迁和田度环卫基地建设,上游地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等工程,苏州河水质和环境进一步改善,并成为集水景、文化、观光、休闲、商贸于一体的人水和谐的生活居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