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SWRF首页 » 新闻中心 » 生态环境 » 海口:治水的关键是在堵住污染源头

海口:治水的关键是在堵住污染源头
来源:海南网  /  录入时间:2011-03-04  /  点击数:3686

    近日,有关海口城市水污染的议题多了起来。本周一,海南省主流媒体《海南日报》以两个整版的形式刊发了海口正在整治城市水系污染的的报道。纵观有关部门的整体治污思路,无外乎两条,一是引“活水”动力来稀释、冲击市内污水;二是从源头堵截排污口,让污水回流白沙门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笔者认为,海口治水应重在后者,堵住堵截污染源头,如果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扼制,一味的“只冲不治”,难保不回复到过去重复污染的老路上去。

   大多数的海口市民应该都还记得,海口治污已经实施了许多次,但都是收效甚微。早在2004年11月,海口就进行过一次污水治理。海口市水务局有关人士介绍:“这是海口有史以来一次最浩大的治污工程”(《南国都市报》2004年11月2日)。当时的治污方案就是人工清污,再取南渡江水引进海口水系,本来预想,活水的不断注入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海口的水污染问题。可惜也未有多大效果。2006年,还是采取这个办法,并加大了人工清淤的力度,数千名子弟兵烈日下挥汗如雨。但大规模清淤之后,往往又是淤泥堵塞、湖沟污浊。就连负责清理淤泥的工作人员都不得不叹息说,这只是治标之策,不能治本。子弟兵的辛苦劳动并未换来海口水系的四季常清吗?何故?

  原因不难理解,污染源不治理,无论是补再多的净水,动用多少人次来清淤,治理的速度都未必赶得上污染的速度。笔者认为,与其花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补水”,不如从源头上根源上建立禁排污水的长效机制。

  另外,海口的排污管线也是一个“硬伤”。据2006年5月18日《中国环境报》报道,现有的排污管线也难以承载排污的功能。海口市从1999年开始动工修建污水截流管网,尚有很多区域的支管与支管之间,或支管与主管之间没有连接上。海口市城区每天排放的污水大约有30万吨,但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平均每天只有25万吨左右的处理量。部分污水无法进入截流管网或无法与处理厂的管道连接,必然造成部分污水无法处理而流入海口水系。如此算来,即便是白沙门污水厂满负荷运转,也还有至少每天数万吨的污水排入到海口水系中。再者说,即便引入引南渡江水治污,如果不根治排污的话,不过是把污染物冲到了海口湾,又会造成新的海水污染。

  因此,海口治水的关键是在堵住污染源头。有关部门不仅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等设施的建设,使之配套,让更多的污水都流入处理厂。另外,还需进行严格的排污管理,严格限制企业排放。在这方面,成都府南河的治理可谓是一个典范。其治理模式就是疏堵结合。

  上世纪80年代,成都市人口激增、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日趋陈旧,致使府南河不堪重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府南河蜕变为臭水沟,环境急剧恶化。成都市府南河治污工程1994年全面启动,关键就是做到了污水全部入处理厂。在治理中,成都市市区河道两侧敷设排污干管26公里, 14类污染企业的关停,千家污染单位的迁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集中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水质达标后排放到下游。沿河开辟绿地城市生态环境极大改善。自1997年至今,府南河综合治理工程先后获得三项联合国大奖。

  碧海蓝天是我们的骄傲,但是海口的臭水沟却大煞风景。多次的高投入却使治污的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因此,海口治污不妨疏堵结合,这就是成都治理府南河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