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技术
录入时间:2008-10-24 / 点击数:3685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处理系统;(2)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系统。
——百度百科
人工湿地工艺简介
天然湿地是处于水陆交接相的复杂生态系统,而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则是处理污水而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系统,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其去除污染物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有机物、氮(N)、磷(P)、悬浮物(SS)、微量元素、病原体等,其净化机理十分复杂,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种作用,供给湿地床除污需要的氧气;同时由于发达的植物根系及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的净化作用、填料床体的截留及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作用,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
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
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有较强的处理能力。不容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可以很快从废水中截流下来,被微生物加以利用;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微生物的吸附及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被去除。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的最终归宿是被异养微生物转化为微生物细胞及CO2和H2O。
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
废水中氮主要通过植物吸收和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被去除,其中植物吸收只去除了污水中小部分的氮,而污水中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来完成的。人工湿地比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一般无法完成反硝化作用)具有更强的氮的处理能力,比A/A/O系统则节省许多基建和运行费用。
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
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是植物吸收、微生物去除及物理化学作用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废水中无机磷在植物吸收及同化作用下可变成植物的ATP,DNA及RNA等有机成分,通过植物的收割而去除。物理化学作用包括填料对磷的吸附及填料与磷酸根离子的化学反应。微生物对磷的去除包括它们对磷的正常同化(将磷纳入其分子组成)和对磷的过量积累。其中,填料的物理化学作用对于磷的去除贡献最大。
人工湿地主要优点
投资省、能耗低、维护简便
人工湿地不采用大量人工构筑物和机电设备,无需曝气、投加药剂和回流污泥,也没有剩余污泥产生,因而可大大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至于维护技术,人工湿地基本上不需要机电设备,故维护上只是清理渠道及管理作物,一般人员完全可以承担,只需个别专业人员定期检查。
脱氮除磷效果好、病源微生物去除率高
人工湿地是低投入、高效率的脱氮除磷工艺,无需专门消毒便可对病源微生物大副去除,处理后的水可直接排入湖泊、水库或河流中,亦可用作冲厕、洗车、灌溉、绿化及工业回用等。
可与水景观建设有机结合
人工湿地可作为滨水景观的一部分,沿着河流和湖泊的堤岸建设,可大可小,就地利用,部分湿生植物(如美人蕉、鸢尾等)本身即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水葱 水柳 黄花鸢尾
菖蒲 美人蕉 泽泻
——北京芳海盛环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