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SWRF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水新闻 » 芬兰“水智慧”带来的启示

芬兰“水智慧”带来的启示
来源:人民网  /  录入时间:2012-03-23  /  点击数:1569

一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直接饮用,自来水比瓶装水更干净,湖水也能直接饮用……这些听起来很美好甚至有些理想化的想法,在北欧国家芬兰已成为现实或着手努力的目标。怎样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制造干净的水、实现绿色发展战略?直接可饮用的水离我们有多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前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考察了当地的水管理和水处理情况。

芬兰有着“千湖之国”的美誉,水资源十分丰富,拥有20万个湖泊以及3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人均淡水储备21000立方米,全国居民饮用水一半以上是从地下提取的。应该说,芬兰拥有先天的水资源优势。但是,如果后天没有保护的意识和举措,那么先天的优势也会成为隐患甚至是危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芬兰也曾出现过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芬兰政府选择了积极应对和治理,将水处理过程变为一个系统、循环的利用过程,提高水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培养和鼓励民众的环保意识,提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的理念。经过多年的努力,芬兰的水处理和管理水平已居于世界前列。“我们排放的水可能比进来的水更干净”,这不是芬兰人的大话。芬兰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实践,给我们应该如何用水带来了启示。

启示一:谁污染谁负责弄干净

芬兰政府对于相关企业实行认证许可制度,即工业污水排放需达到95%的处理率。也就是说,在排放之前,企业自身对污水要有预处理。企业愿意这样做吗?在芬兰,企业一般是很自觉地完成这件事。当然,这与环保意识有关,但是起关键作用的是政府独特的奖惩制度――谁污染谁负责弄干净。芬兰对水污染的惩罚是没有上限的,但是惩罚不是最终目的。一旦企业排放了未经处理的水,政府首先会要求企业改造自己的污水处理厂,如果企业缺乏这方面的技术,政府会提供专业协助。然后,企业要接受被污染者的索赔,这些将通过司法程序完成。“谁污染谁负责弄干净”这一原则明确告诉企业:污染了并不只是花钱就能解决的事,做好预处理是企业的责任。当然,企业也会算一笔账:做完预处理的水还能循环利用,而把污染的水弄干净将会花费一大笔钱,如果还有索赔,那肯定是得不偿失;如果有过污染记录,企业信誉就会有污点,别人就不愿意和你做生意。在芬兰,对排放达标的企业没有税收优惠等奖励措施,但对企业而言,做得好就是一种自我营销,会获得市场信任,而且通过节能环保还能节约成本。两相比较,企业当然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启示二:水处理不光是处理水

水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会催生一个产业链。污水处理中会产生淤泥,有害物质常常会留在淤泥中,如果不加以处理,则水与泥又会结合,有害物质依然会回到水中。赫尔辛基污水处理厂承担着首都赫尔辛基及其周围地区约100万居民的污水处理工作。该污水处理厂的大部分建在地下岩石中,污水经净化处理后由管道流入海中,年处理排放量1亿吨。淤泥与污水排放分走两个管道,每天的淤泥沉淀量是2200万吨。这些淤泥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经过处理可以产生沼气,不仅能提供污水厂日常所需热能和部分电能,风干后的淤泥通过堆肥变成肥料,还可以卖给周围居民供种田所需。

启示三:处理重要,管理更重要

怎样才能有干净的水?靠处理?错。虽然芬兰水处理技术很先进,但是他们更重视管理,认为管理比处理更具决定性。芬兰的企业不只提供产品,更多的是提供服务。购买了某家公司的药剂,这家公司将负责相关的投放、监测等工作。远程监控技术广泛运用于工厂运行过程中,污水处理的整个过程都可以通过电脑监控完成,14万亩的赫尔辛基污水处理厂晚上只有一个人值班。注重对水管的管理,管道会做一些防锈处理,防止有缝隙出现渗水,保证水在管道中没有光合反应……

在芬兰有一个理念,保护水的最佳方法就是尽可能减少对水的使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只有从源头加强水管理,而不是强调末端治理,才能使水更加干净、可持续。而源头就在我们的身边,从简单的垃圾分类、节水做起。这就是芬兰的“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