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SWRF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水新闻 » 纽约时报:外企蜂拥分中国海水淡化蛋糕

纽约时报:外企蜂拥分中国海水淡化蛋糕
来源:环球时报  /  录入时间:2012-06-27  /  点击数:1346

美国《纽约时报》1026日文章,原题:中国为领先海水淡化产业不惜遭受损失 斥资26亿元、高高耸立在海边的天津北疆发电和海水淡化厂是一个科技奇迹:超高温、低污染的燃煤发电机组与以色列先进设备相结合,用电厂余热将海水蒸馏为淡水。但其中有个问题:淡水成本为售价的两倍。

  该厂总经理表示:“我们是国企,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这在其他地方可能是荒谬的经济行为,在中国则是经济策略。正如在太阳能和风电产业,中国政府决心成为又一种新兴环保产业的强者:向全世界提供淡水。

  中国希望发展国内海水淡化产业的理由很多。2030年中国的水需求有望增加63%,比世界其他地区的增幅都大。华北长期缺水,京津等快速扩张的城市为满足需求已转向昂贵的再循环和节水项目。

  有些人认为,满足中国的饥渴或许有利于实现更大目标。到2020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场将超过当前的4倍,每年达500亿美元。此外,日益先进的相关膜技术还能应用于污水处理、治污和其他许多前沿领域。被外国生产商远远落在后面的中国正大力发展本国技术。

  正如外企为确保在新兴风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蜂拥而至,在华从事海水淡化产业的外国公司不胜枚举。与北京市政府结成伙伴关系的挪威阿科凌公司,正研究将生产设施从欧洲迁到中国的事宜。尽管某些外国投资者曾声称中国伙伴盗用其技术,但阿科凌的负责人认为,他们能在中国成为不丧失产品控制权的研发和生产商。

  阿科凌公司董事长伯恩特·奥斯萨斯说:“通过降低我们的设备所有权、与中国国有企业组成合作伙伴并将生产线从欧洲迁到中国,技术实际上已是中国的了,”他说,“但我依然是所有者。我仍拥有属于我个人的一块蛋糕。我正在将蛋糕做大。”

  这的确是一个大蛋糕。“大型海水淡化项目集中分布在华东沿海地区,”美国ERI公司总裁托马斯·鲁尼表示。“我们拥有业内最先进的技术。让我们开心的是中国喜欢采用这些技术。我们认为中国有可能成为又一个庞大的海水淡化市场。我宁愿在中国为中国发展技术,并采取更加开放的措施而非玩神秘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