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海水资源公报
来源:上海水务网 / 录入时间:2008-04-08 / 点击数:19512
概述
2007年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200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567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工业增加值529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622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9%。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58.0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
2007年上海市年平均降水量1162.9毫米,属平水年。2007年上海市年地表径流量为27.96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9.81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计划开采量为0.55亿立方米。2007年太湖流域来水量约为145亿立方米,长江干流来水量为7734亿立方米。
2007年上海市取(用)水总量为120.1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按取水水源分,地表水取水量为119.7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地下水取水量为0.4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0.0%。按用水性质分,农业用水16.4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3.7%;火电工业用水68.13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56.7%;一般工业用水13.21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1.0%;城市公共用水10.65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8.9%;居民生活用水11.74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9.8%。
2007年上海市万元GDP用水量为100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2.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54立方米,较上年下降8.6%。
2007年上海市自来水售水总量为23.90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2.5%。其中,一般工业用水6.7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5.4%;城市公共用水8.13亿立方米,较上年下降2.7%;居民生活用水8.9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5.4%。
2007年上海市城镇污水总量为22.52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水7.43亿立方米,生活污水15.09亿立方米。2007年底上海市共有4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556.55万立方米/日。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污水451.08万立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为73.1%,其中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为84.0%,郊区污水处理率为48.7%。
2007年上海市主要骨干河道水质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超标项目主要是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在617.9公里评价河长中,优于Ⅲ类(含Ⅲ类)水河长占12.5%、Ⅳ类水河长占17.9%、Ⅴ类水河长占12.9%、劣Ⅴ类水河长占56.7%。淀山湖(上海部分)湖区水质仍属富营养化。全市14个水利控制片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崇明岛片属Ⅱ~Ⅲ类,太北片、太南片属Ⅳ类,横沙岛片属Ⅴ类,其余水利控制片水质均属劣Ⅴ类。
2007年上海市浅层地下水及深层承压水的淡水区水质基本处于Ⅱ~Ⅲ类,深层承压水的咸水区水质基本处于Ⅳ~Ⅴ类。
水资源量
降水量
1、降水量时空分布
2007年上海市平均降水量为1162.9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增加6.8%,属平水年。年降水量在区域分布上以本市中心城、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及南汇区和金山区的部分地区相对较多,为1200~1300毫米;松江区部分地区相对较少,在900~1000毫米左右。2007年上海市年降水量等值线见图1。
年内全市平均降水量9月份最多,约为160毫米;11月份最少,不足20毫米。其余各月与同期多年平均值基本相近。汛期(6月1日至9月30日)全市平均降水量为604毫米,与同期多年平均值比较增加6.0%。
2、梅雨和暴雨
(1)梅雨
2007年上海市于6月21日入梅,7月18日出梅,梅雨期历时27天,其中雨日为15天。梅雨期间,中心城降水量为237.4毫米,接近多年平均值;郊区平均降水量为197.3毫米,其中宝山区和崇明县雨量最大,分别为325.8毫米和315.6毫米,金山区雨量最少,为82.4毫米。2007年上海市中心城和各区县梅雨量分布见图2。
图1 2007年上海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单位:毫米)
图2 2007年上海市中心城和各区县梅雨量分布图
(2)暴雨
2007年上海市在汛期出现两次全市性或大范围的暴雨,一次出现在6月23日,其中金山区枫围站测得日雨量为110.5毫米;另一次出现8月5日,其中崇明县堡镇站测得日雨量为145.5毫米。在2007年汛期结束后,10月7日~8日,由于受2007年第16号超强台风“罗莎”及南下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本市又普遍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中南汇区芦潮港站测得两日雨量为333.5毫米,为2007年度强度最大的一场暴雨。
沿江沿海潮位
1、年平均高潮位
2007年长江口高桥站年平均高潮位为3.30米(上海吴淞基面,下同),比该站多年平均高潮位低0.04米;堡镇站年平均高潮位3.25米,比该站多年平均高潮位低0.10米;杭州湾芦潮港站3.51米,比该站多年平均高潮位高0.01米。
2、年最高潮位
2007年上海市沿江沿海年最高潮位发生在7月份和10月份,各水文站年最高潮位详见表1。
水域名称 | 水文站名 | 历史最高潮位 |
警戒水位 | 2007年最高潮位 | |
潮位 | 发生时间 | ||||
黄浦江干流 | 吴淞口站 | 5.99 | 4.80 | 4.70 | 7月15日 |
黄浦公园站 | 5.72 | 4.55 | 4.57 | 10月9日 | |
米市渡站 | 4.38 | 3.50 | 4.21 | 10月9日 | |
长江口 | 高桥站 | 5.99 | / | 4.69 | 7月15日 |
堡镇站 | 6.03 | / | 4.66 | 7月15日 | |
杭州湾 | 芦潮港站 | 5.68 | / | 4.86 | 7月13日 |
金山嘴站 | 6.57 | / | 5.33 | 7月13日 |
地下水位
2007年度全市地下水位除奉贤区、松江区、崇明县局部地区略有下降外,总体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抬升,监测数据表明,第Ⅱ、Ⅲ、Ⅳ、Ⅴ承压含水层较去年同期抬升幅度分别为0.10~0.68米、0.11~1.73米、0.21~3.03米、0.32~3.10米。
1、外环线以内地区
2007年上海市外环线以内地区地下水位较上年继续呈现上升态势。第Ⅱ、Ⅲ、Ⅳ、Ⅴ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依次分别在-4.28~-4.82米、-4.33~-5.21米、-24.69~-26.78米、-27.23~-38.11米范围内。监测数据表明,各层水位较上年抬升幅度分别为0.10~0.52米、0.11~1.18米、0.21~2.85米、0.32~3.03米。
2、外环线以外地区
陆域的奉贤区、南汇区和松江区等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第Ⅱ、Ⅲ、Ⅳ承压含水层水位依次在-2.82~-5.54米、-3.10~-5.62米、-10.45~-19.31米范围内;金山区则较低,第Ⅱ、Ⅲ、Ⅳ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分别为-19.32米、-38.50米、-38.82米左右。岛域的崇明县第Ⅱ、Ⅲ、Ⅳ、Ⅴ承压含水层水位较高,依次分别在1.41~0.10米、1.21~-2.47米、-2.01~-24.18米、-22.11~-33.42米范围内。
陆域北部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总体表现为抬升的态势;南部奉贤区和松江区的局部地区各承压含水层水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宝山区、浦东新区、嘉定区、青浦区、闵行区的第Ⅳ、Ⅴ承压含水层较上年抬升幅度约为1.52~3.10米。岛域的崇明县第Ⅱ承压含水层水位较上年有所下降,而第Ⅲ、Ⅳ、Ⅴ承压含水层水位则有所抬升,其中第Ⅴ承压含水层水位抬升最为明显,约抬升1.66~2.74米。
水资源数量
1、本地水资源量
(1)地表径流量
2007年全市年地表径流量为27.96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435.3毫米。全市年径流量较上年增加1.2%;较多年平均值增加14.9%。
(2)地下水资源量
2007年上海市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9.81亿立方米。
上海市水务局和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根据目前上海市地下水采灌现状和2007年度上海市地面沉降控制要求,确定2007年上海市第Ⅱ~Ⅴ承压含水层计划开采量为0.55亿立方米。
2、过境水资源量
(1)太湖流域来水量
太湖流域来水量主要经黄浦江干流下泄排入长江口。2007年通过黄浦江松浦大桥断面年平均净泄流量为460立方米/秒,相应的年净泄水量约为145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增加36%。
(2)长江干流来水量
2007年长江徐六泾水文站年平均流量为24500立方米/秒,年来水量为7734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减少约17%。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取水量
2007年上海市取水总量为120.1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4%。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119.7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5%;地下水取水量为0.4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0.0%。本市主要取水工程取水及地下水开采、回灌情况如下:
1、公共供水主要原水工程取水量
2007年上海市公共供水主要原水工程取水能力为895万立方米/日,与上年持平,年取水量为25.4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8%。主要原水工程年取水量占全市公共供水年取水总量的81.4%。2007年上海市公共供水主要原水工程取水情况见表2。
区域 | 取水能力 (万立方米/日) |
取水总量 (万立方米) |
市原水公司 | 670 | 187147 |
市自来水闵行公司 | 67 | 20944 |
奉贤区 | 30 | 9755 |
嘉定区 | 60 | 14793 |
青浦区 | 26 | 9595 |
松江区 | 42 | 12323 |
合计 | 895 | 254555 |
2、火电工业取水量
2007年上海市火电工业发电设备容量为1289.65万千瓦,年发电量722.37亿千瓦时。地表水年取水量为68.1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8%。2007年上海市火电工业取用地表水情况见表3。
火电工业 所在行政区 |
发电设备容量(万千瓦) | 发电量(亿千瓦时) | 取水量(万立方米) | ||||||
循环式 | 直流式 | 合计 | 循环式 | 直流式 | 合计 | 循环式 | 直流式 | 合计 | |
黄浦区 | 14.5 | 14.5 | 2.74 | 2.74 | 6036 | 6036 | |||
杨浦区 | 120.9 | 120.9 | 29.36 | 29.36 | 37278 | 37278 | |||
闵行区 | 120 | 154 | 274 | 74.8 | 101.69 | 176.49 | 1548 | 182908 | 184456 |
宝山区 | 454 | 454 | 290.08 | 290.08 | 199066 | 199066 | |||
浦东新区 | 317.95 | 317.95 | 205.69 | 205.69 | 240709 | 240709 | |||
奉贤区 | 72 | 2.4 | 74.4 | 1.69 | 1.43 | 3.12 | 27 | 1712 | 1739 |
青浦区 | 15 | 15 | 0.95 | 0.95 | 26 | 26 | |||
崇明县 | 18.9 | 18.9 | 13.94 | 13.94 | 12027 | 12027 | |||
合 计 | 207 | 1082.65 | 1289.65 | 77.44 | 644.93 | 722.37 | 1602 | 679736 | 681338 |
3、地下水开采量和回灌量
2007年上海市地下水开采总量为3998万立方米,较上年减少了1715万立方米;地下水人工回灌总量为1668万立方米,较上年增加113万立方米;全年净开采量为2330万立方米,较上年减少1828万立方米。近年来上海市地下水开采及人工回灌情况见图3、图4。
2007年地下水开采区域仍以浦东新区和崇明县为主(分别占开采总量的32.1%和25.6%);开采层次以第IV承压含水层为主(占开采总量的55.9%)。人工回灌区域主要集中在杨浦区、崇明县和宝山区(分别占人工回灌总量的28.4%、14.8%和13.4%);人工回灌层次以第II承压含水层为主(占人工回灌总量的60.3%)。2007年度上海市地下水开采和人工回灌层次分布见图5。
开采水量(单位:万立方米)
图3 2003年~2007年上海市地下水开采情况
回灌水量(单位:万立方米)
图4 2003年~2007年上海市人工回灌地下水情况
用水量
2007年上海市用水总量为120.19亿立方米,按用水性质分,农业用水16.4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3.7%;火电工业用水68.13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56.7%;一般工业用水13.21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1.0%;城市公共用水10.65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8.9%;居民生活用水11.74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9.8%。
自来水供应量
随着本市供水集约化工作的推进,到2007年底,上海市共有自来水厂123座,比上年减少23座。全市自来水厂供水能力为1080万立方米/日,比上年减少5.1%。年供水总量为30.3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9%。售水总量为23.9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5%。其中一般工业用水量6.7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4%;城市公共用水量8.1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6%;居民生活用水量8.9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4%。最高日供水量达102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5%。2007年上海市公共供水企业供水情况见表4。
区域/项目 | 计量单位 | 市属自来水公司 | 区县自来水公司 | 乡镇(农场)水厂 | 合计 | |
水厂数 | 座 | 12 | 27 | 84 | 123 | |
供水能力 | 万立方米/日 | 729 | 251 | 100 | 1080 | |
最高日供水量 | 万立方米 | 677 | 240 | 108 | 1025 | |
供水总量 | 万立方米 | 211186 | 71776 | 34296 | 303403 | |
售 水 总 量 |
合计 | 万立方米 | 171291 | 54421 | 27094 | 238951 |
一般工业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28520 | 24882 | 14373 | 67775 | |
城市公共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79410 | 12684 | 3105 | 81343 | |
居民生活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63361 | 16855 | 9616 | 89833 |
注:市属自来水公司向郊区公共供水企业售出水量8361万立方米;郊区自来水公司向乡镇水厂售出水量5495万立方米。
主要用水指标
根据2007年度上海市用水量和经济社会统计资料分析,2007年上海市万元GDP用水量为100立方米/万元,较上年下降12.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54立方米/万元,较上年下降8.6%。2007年度上海市主要用水指标见表5。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2007年 | 2006年 |
万元GDP用水量 | 立方米/万元 | 100 | 115 |
人均年用水量 | 立方米/人 | 647 | 653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立方米/万元 | 154 | 168 |
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 | 立方米/亩 | 495 | 490 |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 | 升/人?日 | 253 | 256 |
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 | 升/人?日 | 132 | 129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 | 81.5 | 81.2 |
城镇污水总量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量
1、城镇污水总量
2007年上海市城镇污水总量为22.5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6%,折合日均城镇污水量为616.98万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水量7.43亿立方米(折合日均工业废水量为203.56万立方米),生活污水量15.09亿立方米(折合日均生活污水量为413.42万立方米)。
2、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量
到2007年底,经归并,上海市共有城镇污水处理厂48座(其中2007年新建9座,扩建1座),总处理能力为556.55万立方米/日,比上年净增加68.68万立方米/日。2007年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为451.08万立方米/日,比上年增加21.28万立方米/日,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为73.1%,其中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为84.0 %,郊区污水处理率为48.7%。2007年上海市城镇污水处理概况及各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分别见表6、表7,2007年上海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分布见图7。
单位:万立方米/日
服务区域/项目 | 中心城区 | 郊区 | 合计 |
污水处理厂数量(座) | 16 | 32 | 48 |
设计处理能力 | 433.2 | 123.35 | 556.55 |
实际处理量 | 367.51 | 83.57 | 451.08 |
城镇污水处理率 | 0.84 | 0.487 | 0.731 |
单位:万立方米/日
序号 | 城镇污水处理厂名称 | 设计能力 | 序号 | 城镇污水处理厂名称 | 设计能力 |
1 | 北郊水质净化厂 | 2 | 27 | 青浦污水处理厂 | 1.5 |
2 | 吴淞水质净化厂 | 4 | 28 | 青浦第二污水处理厂 | 6 |
3 | 石洞口污水厂 | 40 | 29 | 朱家角污水处理厂 | 1.5 |
4 | 桃浦污水处理厂 | 6 | 30 | 徐泾污水处理厂 | 2.5 |
5 | 曲阳水质净化厂 | 6 | 31 | 金泽污水处理厂 | 0.25 |
6 | 东区水质净化厂 | 3.5 | 32 | 西岑污水处理厂 | 0.25 |
7 | 泗塘水质净化厂 | 2 | 33 | 练塘污水处理厂 | 0.6 |
8 | 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 | 170 | 34* | 华新污水处理厂 | 1.7 |
9* | 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 | 50 | 青浦区小计 | 14.3 0 | |
10 | 天山水质净化厂 | 7.5 | 35 | 松江污水处理厂 | 6.8 |
11 | 龙华水质净化厂 | 10.5 | 36* | 松江东部污水处理厂 | 7 |
12 | 长桥水质净化厂 | 2.2 | 37 | 松江西部污水处理厂 | 5 |
13 | 程桥水质净化厂 | 0.5 | 38 | 松江北部污水处理厂 | 7 |
14 | 闵行水质净化厂 | 5 | 39* | 叶榭污水处理厂 | 1.7 |
15 | 闵行区污水处理厂 | 4 | 40* | 泖港污水处理厂 | 0.4 |
16 |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 | 120 | 松江区小计 | 27.9 | |
中心城区合计 | 433.2 | 41 | 枫泾污水处理厂 | 1.4 | |
17 | 嘉定新城污水处理厂 | 3 | 42 | 枫亭污水处理厂 | 3 |
18 | 安亭污水处理厂 | 5 | 43 | 新江污水处理厂 | 5 |
19 | 嘉定大众污水处理厂 | 5 | 44 | 上海化工区污水处理厂 | 2.5 |
20 | 嘉定北区污水处理厂 | 5 | 45 | 金山石化污水处理厂 | 18.8 |
嘉定区小计 | 18 | 金山区小计 | 30.7 | ||
21 | 周浦水质净化厂 | 1.25 | 46* | 城桥污水处理厂 | 2.5 |
22 | 南汇污水处理厂 | 5 | 47* | 长兴污水处理厂 | 2.5 |
23 | 临港新城污水处理厂 | 5 | 48* | 陈家镇污水处理厂 | 0.2 |
南汇区小计 | 11.25 | 崇明县小计 | 5.2 | ||
24 | 南桥污水处理厂 | 1 | 郊区合计 | 123.35 | |
25* | 奉贤东部污水处理厂 | 5 | 全市总计 | 556.55 | |
26* | 奉贤西部污水处理厂 | 10 | 注:本表序号带*者为2007年度完成的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 | ||
奉贤区小计 | 16 |
水环境质量
地表水质量
1、主要骨干河道水质
2007年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黄浦江、苏州河、太浦河、斜塘~泖河~拦路港、圆泄泾~大蒸塘、大泖港~掘石泾~胥浦塘、?藻浜、淀浦河、金汇港、大治河、川杨河、油墩港、叶榭塘~龙泉港、浦南运河、浦东运河及南横引河等16条617.9公里的骨干河道进行了水质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年期16条骨干河道水质属Ⅱ类~劣Ⅴ类。其中,水质优于Ⅲ类(含Ⅲ类)河长77.3公里,占评价河长12.5%;Ⅳ类水河长110.2公里,占评价河长17.9%;Ⅴ类水河长79.9公里,占评价河长12.9%;劣Ⅴ类水河长350.5公里,占评价河长56.7%。水质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等。
与上年比较,本市主要骨干河道水质总体状况变化不大,各类别河长所占比例与上年基本持平,详见图9。
图8 2007年上海市主要骨干河道评价河长水质类别比例图
2007年16条主要骨干河道在汛期的水质总体上好于非汛期。汛期优于Ⅲ类(含Ⅲ类)~Ⅳ类水河长所占比例较非汛期增加2.7个百分点;Ⅴ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增加23.6个百分点;而劣Ⅴ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减少26.3个百分点。
图9 2007年与2006年上海市主要骨干河道水质状况比较图
2007年上海市中心城河道水质属Ⅲ类~劣Ⅴ类;与上年相比,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分别下降8.0%和6.9%,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平均浓度基本持平,溶解氧平均浓度下降8.1%。其中,骨干河道水质均属劣Ⅴ类,与上年相比,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2.1%和7.2%,氨氮、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基本持平。
3、淀山湖水质
2007年淀山湖(上海部分)47.5 平方公里评价湖区,全年期水质均属劣于Ⅴ类,主要超标项目是总氮、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与上年相比,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下降27.7%和8.4%,溶解氧平均浓度上升8.7%;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氮平均浓度基本持平;而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分别上升7.6%和13.4%
根据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淀山湖湖区水质仍属富营养化。与上年相比,富营养化程度无明显转变。
2007年上海市主要骨干河道、湖泊水质综合评价见图10。
图10 2007年上海市主要骨干河道、湖泊水质综合评价图
4、水利控制片水质
2007年全市14个水利控制片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崇明岛片属Ⅱ~Ⅲ类,太北片和太南片属Ⅳ类,横沙岛片属Ⅴ类,其余水利控制片水质均属劣Ⅴ类。2007年上海市水利控制片水质情况见表8。与上年相比,太北片好转一个水质类别,横沙岛片、长兴岛片分别变差一个水质类别,其余各片水质基本稳定。
水质类别 |
Ⅱ~Ⅲ类 | Ⅳ类 | Ⅴ类 | 劣于Ⅴ类 |
水利控制片 | 崇明岛片 | 太北片、
太南片 |
横沙岛片 | ?南片、嘉宝北片、
淀南片、淀北片、 青松片、商榻片、 浦南西片、浦南东片、 浦东片、长兴岛片 |
地下水质量
2007年上海市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以单项组分评价为基础,综合多要素进行评价。总体评价结果表明:全市潜水及各深层承压水淡水区水质基本处于Ⅱ~Ⅲ类;溶解性总固体大于3克/升的咸水区水质较差,基本处于Ⅳ~Ⅴ类,但分布范围很小。
重要水事
水安全
2007年本市汛期降水量接近常年,但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偏多,潮位汛期不高汛后高,黄浦江上游米市渡潮位37次超过警戒线(其中非汛期出现14次)。市防汛指挥部全年共发布防汛防台橙色预警信号2次、黄色预警信号19次、蓝色预警信号1次,启动Ⅱ级应急响应2次、Ⅲ级应急响应19次、Ⅳ级应急响应1次。
据统计,2007年全市遭受洪涝灾害的人口约7.23万人,农田约33.54万亩(其中成灾约19.93万亩),倒塌房屋41间;462条次马路积水,约1.26万户次民居进水,紧急转移安置约30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约1.79亿元。
6月28日 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和市委常委、副市长杨雄等领导先后察看了市气象局、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和市防汛指挥部。在市防汛指挥部,习近平等领导察看了卫星云图,了解雨情、风情和防汛水情等信息,并听取本市城镇排水系统情况汇报。在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就做好本市防汛防台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7月14日 市人民政府原则同意上海市水务局与交通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联合制订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上海段实施方案》。
9月18日 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等领导来到市防汛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就应对2007年第13号台风(“韦帕”),部署落实防汛抗台工作。
11月7日 本市举行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工程暨防汛墙改造工程开工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并宣布工程开工,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并讲话。
11月16日 “上海市防汛风险图研究(市区及黄浦江防汛墙区域)”、“上海市防汛风险图研究(沿海区域)”两个科研项目通过验收。
水资源
3月31日 《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通过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6月5日,本市举行青草沙水源地原水过江管工程开工仪式,青草沙水源地项目正式启动。
5月14~19日 本市以“节水让城市更和谐更美好”为主题,举办了2007年上海“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期间,围绕上海节水型社会建设,分别举行了节水型校区、节水型社区(小区)和节水型工业园区示范建设的启动仪式。
7月28日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一行来沪对《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水利部分)》开展调研,并赴青草沙水域、中央沙先期圈围工程工地和青草沙垦区进行考察。
8月1日 全市自来水供应量达到1025万立方米,为2007年度最高日供水量,突破2006年创下的1001万立方米历史纪录。
8月8日 本市世博园区大型配套市政建设项目――南市自来水厂改造工程开工。改造期间,停役部分制水设施(供水能力为48万立方米/日)。
8月29日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水务局等六部门关于本市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相关管理体制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中心城区9个区以及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宝山区的部分地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任务。供水企业按照“改造一批、验收一批、接管一批”的原则,逐步实现管水到表。
8月30日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上海市地方标准《学校、医院、旅馆主要生活用水定额及其计算方法》(DB31/T391-2007),该标准自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
11月9日 长江水利委员会蔡其华主任一行就长江口咸潮入侵及上海水源地建设等情况来沪调研。
据统计,2006年秋冬至2007年春,本市长江口共发生14次咸潮入侵,历时最短为76小时,最长为209小时。陈行取水口氯化物浓度最高达1648毫克/升。咸潮入侵期间,本市原水供应采取一张网调度等措施,全市自来水供应未受影响。
11月21日 上海市水务局印发《上海市供水水质管理细则》,该细则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供水企业(单位)的水质及相关管理活动,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日,市水务局还印发《上海市用水计划核定管理规定》,该规定适用于本市公共供水管网到达区域内,自来水用水单位用水计划指标核定的管理,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水环境
2007年是实施上海市第三轮(2006年~2008年)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一年,水环境治理专项已开工或完成项目达77%。2007年完成郊区污水收集管网659公里,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10项,形成污水处理能力77.5万立方米/日。年内,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扩建工程、南汇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大众嘉定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也相继开工建设。近郊六镇累计完成21条黑臭河道的整治,占计划任务的88%;远郊累计完成11条骨干河道整治,占计划任务的44%;在郊区“万河整治行动”中,共完成12239条段8369公里乡镇级河道整治任务。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华东督查中心督查组对本市污水处理厂COD减排情况开展了多次明查暗访,经国家环保总局最后核定,2007年本市污水处理厂COD削减量较上年增加 2.3万吨,超额完成本市2007年度2.13万吨的COD存量和增量减排任务。
3月9日 建设部发布国家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68-2007)。该标准由上海市排水管理处主编,自2007年9月1日起实施。
6月1日~2日 水利部部长陈雷考察了新江湾城水环境整治工程和黄浦江防洪工程。
7月20日 上海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建成试运行。该厂设计规模为50万立方米/日,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出水排放指标,由上海城建集团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