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雨水倒灌成就鹿特丹排水系统
来源:中华建筑报 / 录入时间:2012-09-14 / 点击数:2507
城市交通大面积瘫痪,市民开车如行船,多处低洼地带成为天然“游泳池”……一场暴雨,让北京一夜间如同汪洋泽国。
看着电视里的新闻,我们为那些免费接送滞留机场乘客的志愿私家车主而鼓掌,为那些用身体当警告标志守在井口旁的环卫工人而感动,为人们在天灾面前的那份守望相助而倍感温暖。但是,面对几十条逝去的鲜活生命、约190万的受灾人口、近百亿元的经济损失,我们不得不感叹,北京的排水系统竟是如此的脆弱。
我们的城市究竟与发达国家的城市有多大的距离?在这里,我们搜集了日本东京、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一些国外大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和维护的经验,或许能为总是暴雨积水成灾的中国大城市带来一些启示。
荷兰:雨水倒灌成就鹿特丹排水系统
欧洲最大的海港城、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素有“水城”之称,其海拔低于海平面,经常面临海水倒灌的威胁,同时城区洼地众多,排涝压力颇大。但是,这座已经和洪水斗了上千年的城市,虽然常常遭遇暴雨,却鲜有水漫金山式的泽国景象,这得益于其完善的排水系统。
1953年,荷兰成立了专门防洪的水务委员会,并不断提出“水广场”、浮动住宅等富有创意的方案来应对洪涝、海平面上升等“水问题”。
在鹿特丹市中心,“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广场,人们可以在广场上尽情地踢球、溜冰;而当暴雨来临时,“水广场”则可瞬间变身,成为一个防止积水的排水系统。由于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所有的水池就像一张循环往复的网,雨量大时,从大水池中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又回流入大水池。雨水不仅可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据悉,在随后的几年里,鹿特丹城将建造超过25个“水广场”。
同时,为了从源头上对降雨进行分流和吸收,该城铺设了透水性能好的砖块,并根据一定坡度向周围绿地透水。实施多年的屋顶绿化方案更让屋顶发挥了吸水海绵的作用,减缓了雨水进入地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