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SWRF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水新闻 » 海南:人工湿地改变村庄面貌

海南:人工湿地改变村庄面貌
来源:中国环境报  /  录入时间:2012-12-10  /  点击数:1364

记者近日从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获悉,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精神,海南省将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构筑建设“美丽乡村”新平台,全面提升农村环境面貌。 

一批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程、垃圾堆肥项目的建成,使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污水得以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浊水变清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置,净化了环境,农村面貌大为改善。 

美丽湿地去浊还清 

曾几何时,农村成为环保盲区。然而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陆续实施,海南已使这一状况大为改观。 

走进万宁市兴隆墟人工湿地,记者看到,这里宛如一个小型公园。茂密的绿色植物——彩虹鸟长势正好,金黄色的花朵竞相开放。四周的出水口水质清澈。这是万宁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兴隆墟生活污水湿地处理工程,而这只是海南省人工湿地的一个缩影。 

万宁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副局长苏小越说:“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工程投资和运转费用低、运行维护方便等诸多优点,非常适合于镇(墟)、农村一级生活污水处理。” 

万宁市东澳镇东澳村委会副书记吴茂荣说:“这可是真正的惠民工程。过去,村里的生活污水排入东澳沟渠后直排入海,污染了周边环境,沟渠恶臭不堪,那些水连牛都不敢喝。现在处理后,沟渠的水变清了,臭味也没有了。” 

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大拉村也同样是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受惠者。这里绿树掩映,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自建起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程后,困扰当地多年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迎刃而解,当地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据介绍,大拉村每天污水产生量约250吨,过去这些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至村边的一个鱼塘,鱼塘水质已呈富营养化,对地下水水质安全和村民的生活环境造成污染隐患。“现在有了人工湿地,以前恶臭的污水变清了。”大拉村村委会主任吴多劲介绍说。 

海南省环境科学院有关专家说,人工湿地技术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3种作用,具有投资小、效果好、易管理的优势,其运行费用约0.2元/吨,符合海南实际,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从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获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新模式已向乡镇和村庄辐射。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53处村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年处理农村污水895万吨。 

生活垃圾循环利用 

在琼海市龙江镇中洞村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示范场,记者看到这里的垃圾分类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农村生活垃圾被运至集中处置点,经人工分拣,垃圾处置人员将菜叶、树叶等废弃物用于堆肥。其他如塑料袋等不可降解的垃圾则另作处置,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 

“垃圾变成了有机肥料,实现了变废为宝,既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又为农民提供了有机肥,可谓一举两得。”正在分拣的工人如是说。 

据当地国土环境资源所工作人员介绍,过去村里的垃圾随处倾倒,村民有时简单一烧了之,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了村容村貌。如今,垃圾通过无害化处理后,大大净化了农村环境。 

记者从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了解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技术目前已在澄迈、定安、白沙、昌江、琼中等市(县)推广应用。 

落实政府目标责任制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让乡村更美丽,海南省将重点加强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据悉,目前已经组织编制了《海南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15)》,建立了《海南省村庄“十二五”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开展《海南省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指南》等编制工作。 

据悉,今年海南已争取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080万元,重点实施11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日前印发的《海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与农业污染防治,对海口国家地质公园等17个重点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周边村镇、海口演丰镇等22个特色旅游小镇以及三大流域内的村镇开展连片环境整治。在位于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三大流域内的34个乡镇和18个农场建设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生态化治理。 

海南省有关专家认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关键是要落实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将环境综合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城乡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基本服务均等化。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生态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南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以奖促治”政策,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并修改完善《海南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