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SWRF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水新闻 » 污染引发百姓饮水恐慌 治污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污染引发百姓饮水恐慌 治污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来源:人民网  /  录入时间:2013-03-05  /  点击数:1226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中国的环保年、水处理的黄金年。

   

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以保护水资源、开辟新水源、治理水污染、提高饮水安全为宗旨的政策、法规和条例,并把饮用水标准由35项提高到106项。污染的现状和利好的政策,给水处理及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商机,从碧水源、万邦达等涉水环保股一路飘红并呈现强劲走势可见端倪。

2013年新春刚过,一条来自于微信“山东潍坊很多企业把工业污水通过高压泵注入地下1000米的地下水”,和一条来自于新京报“国土资源部的一则调查数据,全国200个城市,极差和差类的水质,占55%”的消息犹如两颗重磅炸弹,一石激起千层浪,给本来就备受PM2.5雾霾困扰和影响的普通百姓又当头一棒,雪上加霜。而不同于以往松花江苯污染、广西龙江镉污染以及紫金矿业等事件,此次影响引发了全民性的民众饮水恐慌和热议。

如何才能喝上一口健康水?

来自于国家标准委、卫生部疾控中心、全国家电标准委、全国涉水家电评委等近400名代表聚集一堂,为老百姓健康饮水纷纷支招献策。

谈及净水产业状况,净水行业资深专家顾久传分析认为:

“我国是世界净水器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净水器发展已有20多年,截止2012年,我国净水器生产企业已达3000多家,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每年约有10%的企业改行或者倒闭,但新增企业仍以每年40%的速度呈增长态势。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快速壮大的产业队伍,行业规范管理和产业升级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净水产业虽然队伍庞大,但是小微企业居多,山寨品牌、贴牌生产较多,每年获卫生部合格许可证的不足300家;进口产品也不见得好,2011年卫生部检测就有11种进口产品不合格。同时,随着净水需求空间的逐渐上升,不断地会吸引大家电巨头、材料制造商、设备制造商甚至和家电毫不沾边的其他投资商纷纷“试水”或投入到净水产业。2011年,海尔、九阳、碧水源等进入,2012年,完美、格力、万和、华帝等涉足,2013年,有实力的企业干脆大规模地圈地投资。香港浩泽投资22亿元在陕西建中国最大的净水工业园,欲争净水领域的巨无霸。未来的10年,随着消费对象日渐理性、消费市场逐渐成熟以及市场的整顿、洗牌和并购,迫使产业队伍必须在规模、技术、品牌、管理上实现全面升级,现在的3000家预计将会减少至几十家左右。”

即使在自来水能直接饮用的发达国家,人们由于对水的品质还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保健等,因此,仍然会有相当部分百姓在使用净水器或在超市选买瓶装水。

但是,仅做好家庭和社区终端净水保障措施,属无奈之举,毕竟不是长远之计。根本的办法还得从保护水的源头抓起。

我国市政自来水监测标准自去年7月份,由35项提升到106项,迫使各市政自来水厂需要对传统的处理工艺进行升级换代,那么是否选择膜技术?性价比是否最优?业界一直在探索。此次,天津膜天膜设计部经理蔡诚给代表们详细分析“膜技术在市政给水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海水淡化作为解决沿海地区用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手段,在世界一些国家已经应用很成熟,但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天津是我国海水淡化的示范城市之一。天津北疆电厂的海水淡化工程以其大规模、电厂联营、循环经济等备受全国关注,目前北疆电厂已经将部分淡化水并入市政管网应用。那么,在运营中各项技术指标如何?遇到哪些问题?天津水利科学院研究所所长张凯就北疆电厂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管网后的运营情况和水质安全指标,和代表们详细解读和分析;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秘书长郭有智认为:“最近出现的百姓对饮水安全产生恐慌的现象,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国家的自来水是完全可以饮用的,随着新标准的启用和升级,自来水的品质会越来越好。针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应该形成政府严格执法、企业节能减排、个人终端保护联防措施,即政府要对那些抱有侥幸心理、无视国家法律又不负责任的偷排、超排企业,给予严厉打击和惩罚,严重者可以罚其破产甚至倾家荡产;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对传统的、旧的技术工艺要及时改造、更新换代,并积极推广使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实现效益和环保的双赢;对普通百姓,要普及和掌握一些必须的净水知识,选用合格的终端净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