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SWRF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水新闻 » 北大清华为何没交污水处理费

北大清华为何没交污水处理费
来源:环境与生活杂志  /  录入时间:2013-07-15  /  点击数:1472

近日,记者了解到时至今日,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一些单位仍没有交污水处理费。在北京市,居民每个月交的自来水费,实际上包含水价、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等项目。例如,现在居民用1吨自来水需缴纳4元,其中有2.3元是水资源费,1.04元是污水处理费。与其他费用不同的是,污水处理费是自来水公司代收的,最后需上交到属地财政局。

北大的中水设施已停用

北京大学总务部运行办公室的刘主任告诉记者,北大一直在努力自建污水处理站。2005年畅春新园学生公寓投入使用时,就同时在4号楼地下室配备了中水(再生水)设施,用来处理学生的洗浴用水。然而,这个设备运行4年后“里面的生物菌死了,我们往里面喂过面粉都没救过来。”刘主任说,他们现在正准备申请经费升级设备,但是“这也是个费钱的事,而且设备无处可放”

畅春新园的污水处理站建设时间较早,所以技术相对落后,位于北大中关新园的另一个污水处理站就采用了最新的生物膜技术。记者致电北大中关新园工程部,得知这个污水处理站只运行了不到3年,现在已经停运了两年,目前园内的浇灌和冲厕用水已改为自来水。负责运行、维修的李主管解释,这种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太高,因为需要经常换膜(用来过滤污水中的污染物)、加药(用来杀菌),核算下来1吨中水需要花费7元多,而直接用自来水仅4.5元。

清华不从经济角度考虑

7月2日,在清华大学的学生宿舍——紫荆公寓西北角有两个污水处理站,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地上处理站主要处理紫荆公寓学生浴室的来水,日处理能力为1200吨,该站已经运行了5年多。记者发现该设备运行由两台电脑显示器监视,设备的指针是不停地旋转的“这表示机器在正常运行。”两个站都采用膜处理技术,出来的水都达到再生水标准。

小白楼后面的花园有一个水沟,沈老师说,这条沟里的水是由地下的那个污水处理站出来的。沈老师介绍,这个处理站运行了2年多,与地上处理站不同的是,这个站处理的是包括洗浴水在内的所有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为1500吨。

目前,紫荆公寓4至13号楼的冲厕用水都来自这个处理站,剩余的水还用来浇灌校园内的花草。不过,目前的再生水还不够全校的浇灌和冲厕所需。在被问及每吨水成本多少时,沈老师说:“这两个站投入了不少钱,反正不能从经济角度考虑,只能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来看。”

专家:小型中水设施劳民伤财

像清华这样的小型污水处理站,是否应该推广?我国著名水处理专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占生的态度是“不鼓励”,认为这样劳民伤财。

王教授告诉记者,早在1987年,北京市发改委、市规划委及市建委就联合出台文件,要求在建的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要有再生水、中水设施,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宾馆、饭店应有中水循环设施。2005年,市规委、市建委、市水务局又联合公布了《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管理的通知》,要求北京加大再生水(中水)和雨水利用力度。

通知针对中水设施建设和利用也有详细规定,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公寓;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体育等建筑;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等新建项目,必须设计、建设中水设施。要求属于市政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的建设项目,应当优先使用市政再生水,并要有供水单位证明。

然而,这项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呢?“实际上都是瞎对付的,因为你一定要,我要买你的‘通行证’,所以就上,上了又不用。”王教授说,他本人就给负责管理这些设备的人上过课,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这些人文化不高,根本不懂什么叫溶液,什么叫PH值。”当时,专家也想通过社会服务去解决设备运行的问题,即聘请专业的公司去管理设备,“他们能够做好。”可是这个倡议并没有被采纳。

另外,由于装一套中水管线会增加成本,运行规模越小成本就越高,“比如一个大宾馆要上污水处理系统,那得请多少人去管?还得请专业的人去管,宾馆可能这么做吗?”记者随后又咨询了清河再生水厂厂长顾剑,他告诉记者,国外虽然有小型中水回用系统,但一般只回收处理洗漱用水,工艺相对简单。生活污水主要交由更专业、规模更大的团队去处理。

北京市水务局宣传处处长俞亚平也说,“中水的问题很复杂!”装中水设施的小区建筑面积要求是5万平方米,但有的小区面积有那么大,但实际没住那么多人,污水量就不够。 

北大清华表示愿交污水处理费

历史上北大、清华以及一些驻京部队都采用自备水井,“过去就是你的这片地,在地里打井,人家也管不到。清华一开始就是用地下水,但是原来几口井就够了,现在井增加了很多。”让王占生担心的是,现在平均每年地下水位下降0.7米,“最早的时候北京到处是自流井,上世纪50年代,圆明园旁边有个寺庙,庙附近的地下水咕咚咕咚地冒出来,我常看到村民在那洗衣服。”然而,像清华大学这样的很多单位几乎用了100年的地下水,“这么多年来,北京的地下水从来就没有得到‘休息’。”

与大量用水相悖的是,北大、清华等单位一直没交排污费。俞亚平说,这些污水大都被排到清河再生水厂了,“处理费用当然由市财政承担。”记者从北京大学总务部运行办公室刘主任、清华大学修缮校园管理中心供水管理科张科长那里得到确认,这两所高校到目前为止,的确只交了2.3元1吨的水资源费,没有交污水处理费。

“要交呀,清华肯定跑不了。”在被问起污水处理费问题时,张科长第一句就说。今年6月4日,北京市水务局召集清华、北大及其他未交排污费的单位一起开会,商量怎么交污水处理费的问题。刘主任则告诉记者,他目前正在申请这笔经费,可能从今年6月开始计算污水处理费,但什么时候开始交,还不确定。“水费我们不也交了吗?现在无非是再往里面加点污水处理费。但要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交?怎么交?”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为了彻底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在今年年初出台了《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俞亚平说,这个方案的目标是在未来3年,全市新建再生水厂46座,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20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0万吨/日。预计3年后,全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以上。中心城区(主要指五环路以内)污水处理率达到98%,四环路以内地区100%的污水都能得到处理,区县开发的新城区达到90%。

“争取让大家看到河道不黑、不臭,也没有垃圾的清河、坝河、凉水河和通惠河……”俞亚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