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SWRF首页 » 新闻中心 » 上海水新闻 »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在上海推广难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在上海推广难
来源:中国水网  /  录入时间:2013-09-10  /  点击数:2995

    8月30日凌晨,深圳大雨如注,一名女子在驾车前往火车站接老公和儿子途中,不幸在涵洞中被积水淹没身亡。此次悲剧在令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引人深思。雨水给城市防汛设施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然而却只有极少市民想到,这些雨水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置之后,可以用来浇灌花草树木、拖洗地板,或者道路保洁……

   [段子] 曾有人问作家龙应台: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龙应台说:一场雨足矣—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窝子捞鱼,这大概是个发展中国家。据相关部门测算,上海一年的雨量在24亿立方左右,仅有极少量被收集利用。目前,上海市政府正推行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然而由于没有配套的法规条文和认识上的分歧,推行效果并不理想。收集雨水可多功能利用 悬挂式的常春藤绿化墙、屋顶郁郁葱葱的佛甲草……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学校内的多功能环保楼被一片绿意全方位笼罩,在夏季高温天里顿感一片清凉。校长孙婷告诉青年报记者,这130多平米的屋顶绿化和四五十个壁式悬挂绿化全部采用屋面上收集的雨水来浇灌。 在墙面一侧有一个五六平米大的储水箱,屋面上则铺设了雨水收集槽,每到下雨时,这些雨水就通过这些水槽流入管道,进入蓄水池,经过简单的沉淀和过滤后,这些雨水又通过另一些管道流入这些绿化中。 “在屋面和绿化箱体上,都有一个自动喷淋装置,通过电脑控制,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4点自动给它们浇水。”孙婷告诉青年报记者,自来水其实并不适合浇灌树木,用雨水浇灌的绿化长得特别好,基本上春秋天和冬季,储存的雨水足够这些花草日常浇灌。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储水箱一次存储5吨水,以每周存储一次计算,一年即可节约约300立方水。而在几百米之隔的梅陇三村居委会后面,“阳台一平米绿化”正在被紧锣密鼓地改造中,一个白色的玻璃阳光房已经搭建完毕。居委会书记尚艳华告诉青年报记者,屋面上的雨水最干净,这些雨水通过坡面下方的管道最终流入10米外的雨水收集池。

  记者看到,广场中央三个一平米左右的雨水池已经改造完毕,今后将承担周围上千盆盆栽蔬果和地面200多平米草坪的浇灌任务,尚艳华还设想在其中一个池子里养些观赏鱼。 除了浇灌树木,收集的雨水也可以补充景观河道用水,在东方体育中心,雨水通过屋面水槽流入统一的管道,然后再流入一个5×20米的水箱,据介绍这个水箱最多可容纳380吨水。 “由于水箱容纳有限,我们将屋面雨水的二分之一存入水箱,另一半则流入市政管网,既能有效利用雨水,又减轻了市政管网的压力。”东方体育中心设备部的邢先生告诉青年报记者。 安装维护成本高推广难 不过安装雨水收集成本价格不菲,孙婷告诉记者,社区学校的雨水收集系统是从去年5月开始投入使用的,尽管后期只有机器运转所消耗的少量电费,几乎没有维护成本,但是前期水槽、管道的投入却不小,据测算,环保楼的绿化、雨水收集系统、风力发电装置等项目加起来投资约49万元,全部由徐汇区科委出资。东方体育中心的雨水收集系统则花费约300万元。而梅陇三村正在搭建的阳光房和改造蓄水池全部花费为31万元,由全国科普示范区项目基金、市教委和街道配套而来,居民并没有出资一分钱。 “由于前期投入多,政府对雨水收集并没有强制规定和资金补贴,开发商并不积极。目前我们做了几十个雨水收集系统,涉及上海小区仅有两三个。”上海熙清景观水处理公司的技术员周俊告诉记者,一个占地约四十亩的小区建造一个基础的雨水收集系统成本约七八十万,在后期机器使用时还需要消耗电费,并派专人看管,而一年能省下的水费最多不过数万元,不少开发商核算了一下成本,觉得并不合算,于是选择放弃。 “雨水接入普通住户家中,还需要接专门的管道,更何况,雨水处理简单,很容易堵塞抽水马桶进水管。”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阮仁良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的雨水收集主要用于绿化浇灌、道路保洁、景观水体补充和农业灌溉,除了八万人体育场公共空间的便池冲洗外,几乎没有家用。 事实上,目前雨水收集多在政府部门和企业内作为公益性质推行,在小区内由于涉及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资金由谁出的问题,推行难度更大。 [专家说法] 雨水收集考验城市管理水平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阮仁良告诉青年报记者,上海每年降雨量达1200毫升,约合24亿立方,然而实际有效利用的雨水却很少,这些雨水通过地表渗透或雨水管道回归自然。而另一方面,道路清扫、绿化浇灌和公共景观湖却在使用优质的青草沙水,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雨水落入地面、流入河道也给申城的防汛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静安、普陀、黄浦等中心城区河道较少、柏油路面雨水渗透率差,这些雨水只能流入管道,再用市政泵站排入河道,如果雨水集中降落,河水水位一高,常常造成城市水漫出来,河道发臭。 2005年以后,市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加快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鼓励在大型建筑、一万米以上的小区收集屋顶雨水进行二次利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地方后来就放弃使用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收集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并没有具体统计过上海每年的雨水利用量有多少,但是这个数字肯定不高。”阮仁良称。一方面过多的雨水给城市防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有效消解雨水成了考验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建雨水收集系统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而收效却不一定立竿见影。该不该推行雨水收集系统,各方意见不一。相关部门曾考虑从水资源管理、节能减排层面设计政策,然而各方分歧巨大,最后闷了四年,修改了二三十稿,方案依然流产。正方 政策层面跟上才能有效推广阮仁良分析认为,推行雨水收集系统是有效节约水资源、减轻城市防汛压力的重要方式。目前上海推行效果不佳主要和政策、技术、建造成本和观念有关,更重要的是,上海目前并没有从政策层面来规划设计城市雨水收集。 “如果政府没有进行强制性的雨水收集规范和标准,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他认为,在小区开发建造时,地表径流系数应该和容积率一样被强制性要求,政府在后期维护时给予必要的扶持,这样城市的雨水收集工作才能被长效开展。反方 上海多水未必需要强制推行有专家认为,上海河网密布,全市有近3万条河流,公共场所一亩以上的景观湖泊多达625个,上海并不是一座缺水型的城市。而推行雨水收集系统的投入和实际效果并不相符,建雨水收集系统前期需要资金投入,后期则需要专人维护和定期维修,投入巨大,而上海全年降雨并不均匀,实际能收集到的雨水十分有限。从经济角度而言,推广意义并不大。另一方面,由于上海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很难有空间建造下沉式广场作雨水调蓄池。 [他山之石] 国外雨水收集利用更成熟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定在新建小区之前,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德国利用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简单处理后,用于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屋面雨水集蓄利用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事业单位的浇灌、冲厕、洗衣洗车、冷却循环等。

   一项调查表明,澳大利亚使用雨水的居民比用城镇集中供水系统的人多。美国的雨水利用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兴建地下蓄水系统,建立屋顶蓄水。丹麦从城市地区屋顶收集雨水,然后经过收集管底部的预过滤设备,进人贮水池进行储存,过滤后用于冲洗厕所和洗衣服。日本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洪池,在屋顶修建用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