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SWRF首页 » 新闻中心 » 上海水新闻 » 企业间水资源梯级利用 上海尝试开展中水买卖业务

企业间水资源梯级利用 上海尝试开展中水买卖业务
来源: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21ai805323.html  /  录入时间:2013-10-30  /  点击数:1746

尽管三面环水,上海却是一座水质性缺水城市,因此,如何加强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始终是广受关注的环保议题之一。今年,沪上推出了一项新举措,企业间水资源梯级利用,即尝试开展中水买卖业务。

  所谓中水,指城市污水经深度净化后,能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再生水,水质介于自来水和污水之间。在上海,中水再利用不是什么新话题,但有别于传统“中水回用”中“自己投资、自己受益”的模式,这项建立在市场规律基础上的新举措不仅能实现“以点带面”,还能给相关企业带来额外收入以提高积极性,从推出那天起,便引来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更多企业希望加入试点

  上海的企业间水资源梯级利用试点,在可口可乐申美饮料食品公司和它的“邻居”夏普电器间率先开展。

  申美在制作饮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洗瓶、消毒等多道工序,要耗费大量清水,经过公司污水处理系统净化,每天可产生2000吨符合杂用水标准的中水,其中200吨用来在公司内部冲厕、绿化、洗车,还有1800吨则一度找不到“出路”。

  今年5月,经水务部门和公司所在金桥出口加工区的“撮合”,申美和夏普决定合作,通过新建一条600米长的地下管道,申美每天向夏普输送200吨达标中水,供其用于空调冷却、绿化景观、洗车冲厕等,预计年均节水量可达3万吨。

  不过,这些水可不“白送”,试运行阶段,申美向夏普收取正常价格60%的水费。

  如今,双方合作已近半年,日前从申美获悉,一方面,由于试点效果良好,夏普扩大了中水在公司内部的使用范围,开始引入工业冷却等生产环节,需求量有所上升;另一方面,这种“卖家赚钱、买家省钱”的模式也吸引了上海理光等其他园区内企业前来商谈合作,尽管因为涉及管道建设改造等问题,目前还没完全谈妥,但近期可能会有更多企业加入,未来这项试点甚至可能升级成一张覆盖园区多个企业的“网”。

  “据测算,如果目前正在谈的企业加入试点,届时每天要‘卖’700至800吨中水。”申美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眼下“中水生意”为公司带来的收入很有限,试点的环保意义远大于它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但如果能持续经营这项业务并不断扩大规模,相信一段时间后有望实现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推广需政府部门“穿针引线”

  从水务部门获悉,作为全国率先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城市之一,上海目前正在进一步巩固节水建设成果。据统计,2012年上海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44立方米,比2011年下降13.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63立方米,比2011年下降18.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2.8%,比2011年上升0.2个百分点;地下水开采量1094万立方米,比2011年下降19%。

  对于这项节水新举措,水务部门希望它能发挥示范性作用,以便在更多企业间推广。局副局长陈远鸣此前表示,金桥企业间实现水资源梯级利用,除了可以大量节约工业用水,也为今后制定中水质量标准和价格机制提供了依据。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副教授李治国则提出,虽然看起来这次试点是两个企业间“相濡以沫”,但不应忽略水务等政府部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今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时,也同样需要相关部门不断“穿针引线”。

  他认为,由于当前工业用水价格还没有完全发挥出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而在规模效应形成以前,日均200吨中水买卖不过是小数目,对大中型企业来说属于“毛毛雨”,激励作用实在有限。更何况,像申美与夏普这样彼此靠近、需求又互补的情况也不会太多,如果供水企业和需水企业间有一定距离,修建管道时又可能遭遇包括成本和政府部门审批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不是企业层面能够解决的,需要由水务等相关政府部门出面,根据一定范围内各类企业对中水的供求情况,先将规划做好,研究如何‘串联’才能实现中水在某个产业园区甚至某个区县内的高效循环流动。”

  除了规划,为了加速中水交易规模化效应的行程,李治国还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搭建一个虚拟的“中水交易平台”,即由政府铺设主管道,鼓励企业自建“最后一公里”管道与主管道对接,然后供水企业将处理好的中水卖给平台,再由平台转卖给需求企业。这样的话,企业不再需要一家家联系客户,政府部门则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实现对水质和交易的监控,降低企业偷排等违法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