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SWRF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水新闻 » 无锡新区:循环“再生水” 环保新追求

无锡新区:循环“再生水” 环保新追求
来源:人民网  /  录入时间:2013-12-13  /  点击数:1503

6年前,太湖“蓝藻事件”引发无锡市区供水危机,让厂房林立的的无锡新区,承受了空前的压力。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山青山。无锡新区党工委一班人以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加快转型升级、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

2010年,无锡新区被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部、商务部批准成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1年,被环境保护部列入第三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2012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高新区建设20年先进集体。

如今,这里“四季林”、“企业林”绿树成荫,生态产业链蔚然成形,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相得益彰。

11月30日,由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处处长詹卫华带队的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专家组一行赴新区感知博览园、鸿山遗址博物馆及梁鸿湿地公园等景点考察,给予高度评价。

绿色招商,污染项目一票否决

“我们在生态产业文明建设方面坚持从招商引资源头抓起,对新增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对于污染型项目采取‘一票否决’制。”面对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江苏省无锡市委常委、无锡新区党工委书记许刚这样介绍。

不过,对于环境友好型项目和工业生态链上下游的项目,无锡新区则鼓励扶持。在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模式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从根源上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

曾经,一家名为“阳泰可”的韩国公司悄然落户高新区“一路绿灯”地受到追捧,原因是这家企业能够为海力士等IC企业提供废料回收处理服务。

据了解,这就是该区“绿色招商”的“补链”战略,为支柱产业积极引进配套上、下游企业,把“工业链”发展成“产业生态链”。近几年,高新区招商部门有针对性地引进了半导体晶圆和研发企业,促进产业向高端发展、向两头延伸,同时引进赛锡科技、中环资源、瑞优赛福等高水平的资源回收公司,实现了区域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量最小化,一条资源循环再生的“产业生态链”正在形成。

新区在招商之际,环保部门就提早介入,对项目进行“绿色评价”。新区的所有招商引资项目,需根据绿色建筑考核管理办法,按照绿色节能建筑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其中,铂金斯芝浦发动机有限公司、卡特彼勒技术研发(中国)有限公司等新建厂房已被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授予LEED银色、金色认证。

新区还启用了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挖掘在太阳能应用、绿色建筑等方面的亮点工程,预计3年内建成5-6个绿色节能建筑示范工程。

循环利用“再生水”,力争污染“零排放”

在新区312国道与高浪路交叉口,有一家特殊的公司——德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每天吃下肮脏的污水,吐出指标堪比自来水的清洁水。

无锡新区环保局相关人士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加入中水回用的新区企业直线上升,回用水日供应量已经达3万吨,占全区工业用水总量的1/3左右,总量、占比及水质均列全省同类地区第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源泉,也是企业生产必不可少的核心资源,可工业化时代的污水排放也是让无数环保人士忧心忡忡的话题。早在2004年就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新区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在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多家市政设计院的水处理专家的帮助下,早早引进了江苏省第一家高标准再生水回用示范工程。

然而“再生水”的推广并非易事,成本问题和水质是否稳定成了推广的两大瓶颈。只要是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必然就是好的。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新区没有丝毫犹豫,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要求新入驻企业都要签订《中水回用协议》;对于存量企业,设定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求逐步提升自身环保标准,并在环保信用评级上实行加减分。

从不敢用,到谨慎用,再到敞开用,新区的村田电子是“再生水”的先行者。村田电子“再生水”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8年他们开始接触“再生水”项目,一开始担心水质有问题不敢用,但耐不住新区的诚意,终于在2009年12月同意少量使用“再生水”,用于公司内部中央空调冷却塔。没想到经过大半年试用发现“回用水”水质稳定,其指标甚至超过自来水,至此疑虑放下。截至目前村田电子所有的生产已经全部改用“再生水”。

不是村田电子一家感受到“再生水”的好处。据德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透露,德宝水务已为新区SK海力士、海太半导体、尚德电力等多家工业企业提供污水深度处理,经处理后的再生水回用于SK海力士、海太半导体、尚德电力、村田电子、希捷科技等公司作为生产用水使用。目前该公司建成工业废水处理能力3万吨/天、再生水供水能力1.5万吨/天的生产规模,到2013年底三期项目扩建完成,生产规模将达到工业废水处理能力6万吨/天和再生水供水能力3万吨/天。

据了解,“再生水”的绿色循环链,目前已经覆盖新区电子元器件、印刷线路板、光伏、IC等多个产业,企业的污水排放也随之大大减少,初步测算每天可以减少3万吨。预计等“再生水”项目实现全覆盖后,可以形成区域内污水零排放。“再生水”的绿色循环链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满足了新区众多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及生产用水的需求,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用水成本,推动了无锡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

转型升级,力推四大创新型产业集群

“产业才是新区的灵魂,生态环境问题更是工业指标意义上的生态,也强调了民生意义上的生态,

要让园区所有民众喝上干净的水,生活在清洁的环境中。”该区有关工作人员介绍。

早在2008年,该区就关停并转所有高耗能企业,“腾笼换鸟”,为新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腾出了土地、空间和环境容量。

该区明确产业选择取向,集中精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传感网研发应用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传感网产业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产值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大半导体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服务业。将开放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总部经济转变,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逐步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

为加快转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仍是“十二五”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无锡新区坚定不移地推进四大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物联网、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四大创新型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强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企业研发中心、产业技术联盟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提升园区各项配套功能,全力推动专业园区集约发展、特色发展,促进园区转型升级。2011年新增孵化企业260家、各类研发机构25家,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85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4%。

如今,该区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新区发展模式的转变和提升。生态环境文明建设围绕着“水”、“陆”、“空”环境净化与优化而全面展开。从重点和关键区域入手,工程和生态措施协调推进,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