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铺“世博水门”开始营运筹备
来源:青年报 / 录入时间:2008-12-19 / 点击数:1482
世博前,有140多年历史的十六铺码头将以全新的风采迎接海内外的目光。作为世博水上门户之一的十六铺“世博水门”将缓缓开启,向世人展示一个全新的上海、特别的世博。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十六铺运营信息发布会上获悉,经过整整两年的基础工程建设后,十六铺码头正式进入了营运筹备阶段。
世博会“水门”之一将建在十六铺内,这是世博会外围交通规划中的水上交通配套部分。而十六铺的这个“世博水门”是最重要的一个水门。由于毗邻世博核心区,届时来自全球的贵宾走水路进世博园区的话,将通过这个“水门”乘船进入世博园区。
不过,这个“水门”并不是的实体的门,也不会建造一个类似于门的建筑来标识。据了解,这里的门是“门户”的概念,是水上进入世博园区的一个重要门户,将设置世博检票口,成为重要的一条世博水上之门。
除了“世博水门”的作用,与老十六铺相比,新十六铺码头还体现了先进的环保理念。设计师们采用江水源热泵技术,利用黄浦江天然水资源作为空调冷却水,在给空调“降温”的同时,缓解了噪声、排热等问题。同时,为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建设者使用创新技术,将防汛墙、地下维护墙和建筑结构墙“三墙合一”,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基础上,又顾及了安全防汛的要求。
老码头变身:彩云飞白浪翻
作为上海世博的重要门户,到2010年,百年老十六铺将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面貌展现,全新的十六铺将很难再找到老码头的沧桑,那斑驳的轮船,那飞奔的黄包车夫,码头边上那老上海熟悉的剃头匠和宁波裁缝都将成为历史的剪影,代之以一个全新的公共滨江休闲场所。
整个工程项目西至中山东二路,东至黄浦江,南至东门路,北至新开河路,总用地面积30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000平方米左右,分为地上和地下部分:地上沿岸部分以游船码头为主,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并为黄浦江游览船的靠泊提供了条件,岸上布置了三座体量小巧、线条简洁的小楼,环绕在大片的绿化带中,江边特色的亲水平台,可供临江眺望的市民抚今追昔。波光粼粼的港池、弧线形的钢引桥和趸船组成的水域部分——黄浦江水上旅游中心。在这里人们可以登船扬帆,饱览浦江美景,与母亲河来一次安全又惬意的“亲密接触”。同时,考虑到残障人士的游览需求,还在南北两侧特别设置了无障碍升降平台,方便其登船。
而作为新的公共滨江休闲场所的十六铺地区,其绿化率将达到52%。同时,设计者还在7.4米标高的景观平台上,构筑起一组飘逸起伏的曲线形玻璃棚。该棚最低处约9米、最高处20余米,似一朵远方飘来的彩云,又像翻滚的白浪,有望成为十六铺地区的新地标。
相关新闻
吴淞邮轮港对接世博场馆
在吴淞开埠110周年之际,有关部门昨日透露,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将于12月20日破土动工,明年4月,主要配套设施将建成使用,并按照服务上海世博会的要求,与世博场馆和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对接。
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建设的邮轮港口码头长1500米,宽30-40米,码头前沿水深9-13米,建成后,码头可以同时停靠10-15万吨级的大型邮轮3艘。
码头陆域配套设施建筑5余万平方米,为国内外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候船、通关、换乘、旅游等多项服务,与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功能互补,组合形成接待各类型国际邮轮的能力。
根据计划,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项目将于2009年底完成码头、引桥、通关大厅等水域工程施工,形成码头靠泊能力;陆域配套工程力争与水域工程同步开工。
到2010年4月,主要配套设施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还将按照服务上海世博会的要求,与世博场馆和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对接。
通过统一规划,有关部门将以邮轮码头、港口功能为核心,分步开发建设宝山滨江地带,逐步建成以国际邮轮港和国内游船码头综合配套为主导,融生态景观与旅游服务、现代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滨江新城。
在长远发展上,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将主要停靠大型国际邮轮,与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功能互补,组合形成上海接待各类型国际邮轮的能力,提高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能力和水平。